(通讯员:吴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的珍贵藏品中,一张泛黄的中原大学毕业证书格外引人注目。证书的主人是我校中原大学时期校友赵文堂,而捐献者正是他的外孙女——安娜,原中南政法学院1995级经济法专业校友,现任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合约法务部总经理。4月27日,安娜女士在学校校史馆接受口述校史采访,深情回顾了在校求学历程和职场奋斗故事,讲述了一个家族与中南大的不解情缘。

一张改期的毕业证书:见证历史的转折
1949年12月,安娜的外公赵文堂从中原大学二分部五十四队毕业。这张特殊的毕业证书上,时间落款“中华民国”加盖了“公历一九四九年”的字样,具有中原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早期毕业证书的典型特征,承载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印记。

安娜回忆说,外公生前很少提及这张珍贵的证书,直到他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证书已经发黄变脆,我们生怕再折叠就会损坏。”正是这份对历史的珍视,促使安娜和家人决定将其捐献给母校。2024年5月,安娜携家人专程来校完成捐献,同时捐献的还有其外公所获的荆江分洪总指挥部立功证、荆江分洪北闸工程指挥部奖状和优秀党员荣誉证书等珍贵史料。在捐献仪式上,安娜动情地说:“这些资料放在家里只是个人记忆,而捐献给学校就能成为共同的历史财富。”

两代人的选择:顺应时代的变迁
1992年,安娜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当时成绩优异的初中生多选择就读中专,以便尽早工作减轻家庭负担。“但外公一直鼓励我要读大学,”安娜说,“他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最终,她选择读高中考大学,3年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延续了家族的大学梦。
时代的变迁在两代人的就业选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外公赵文堂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将毕生心血和感情奉献给热爱的水利事业。而安娜毕业时正值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她通过双向选择进入中建三局,从基层法务做起,逐步成长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合约法律部总经理。
应济时需的追求:中南大精神的践行
入校时的迎新条幅“欢迎你未来的法官”,一直深深印在安娜的脑海。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法官,但安娜将法律工作者严谨务实、公平正义的作风融入企业法务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中建三局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法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法律工作者的专业贡献。“母校培养的复合型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她说,“现在我们也与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新一代法律人才。”
虽然在企业法务工作上做得风生水起,但安娜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2009年,工作十年的安娜迎来了圆梦时刻。当领导推荐她担任洪山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时,她激动不已:“虽然没能成为法官,但能以这种方式参与司法工作,也算是圆了半个法官梦。”
安娜说,学校虽然历经变迁,但学以致用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去中原大学是为新中国培养建设骨干,现在中南大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正如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中所昭示的“报国为民,服务社会”,这种中南大精神一直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