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11:30

      下午 14:00-17:00
周四下午政治、业务学习,暂停开放

校史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11:30

      下午 14:00-17:00
团体参观及周末节假日参观请提前三天预约

      

  • 新闻动态

铭怀创校初心,弘扬革命文化——我校多位创校先贤后人莅馆参观

(通讯员:江俐 郭华桥 吴瑾)20181028日,学校七秩校庆日,我校创始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先生、邓子恢副总理之女邓小燕女士、我校第一任校长范文澜之孙范作均先生、我校第二任校长潘梓年之子潘新伯和潘渝伯先生莅馆参观。

陈毅(19011972)于1948年在任中共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期间,担任了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肩负筹建中原大学的重任。

期间他不仅主持我校的筹备和创校工作,还直接投身到学校早期的培训工作。1948715日,陈毅向首批学员作了《来解放区的学习与工作问题》的专题报告。726日,陈毅再次为学员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分析》的专题报告。

20181028日下午,我校创始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先生和邓子恢副总理之女邓小燕女士在副校长邹进文的陪同下来馆参观。此前,陈昊苏先生曾于1988年学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参加了陈毅元帅雕塑在首义校区思园广场落成仪式。

一迈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陈毅元帅的雕像,陈昊苏先生在雕像面前三鞠躬以示敬意。随后,陈昊苏先生参观了校史馆。

 

陈昊苏先生在参观结束后说到:“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就具有红色基因,战火弥漫的时候,那代年轻人在我党的组织、召集下,向建设新中国,迈出他们坚韧的步伐。70年来,可以这样说,这所学校永远没有离开我们为了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所进行的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在这个战斗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就,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推出人才,我觉得这是一个光荣的(历史)”。

老先生还在校史馆的纪念簿上留下了对学校的祝福:“庆祝中原大学创办七十周年。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邓子恢(1896-1972)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1948年在任中原军区副政委期间,他是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是创办中原大学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原大学创校后,邓子恢曾在1948827日和28日,两次为中原大学学员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总政策”专题报告。中原大学创校后,邓子恢曾在1948827日和28日,两次为中原大学学员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总政策”专题报告。

校史馆内展示的邓子恢同志在中原大学的讲课笔记(复制件)

 

20181027日与28日,邓子恢副总理之女邓小燕女士两次来馆参观,她对我校抱有很高的评价:“这个学校爱惜它自己的历史”,她赞叹我校将很多历史资料保存完整十分不易,没有忘却自身在战火淬炼中的那段经历,邓小燕认为这是我校十分宝贵的一点,也是现在需要发扬光大的一点。我们的学生需要记住那段岁月,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共和国的栋梁。

  

范文澜1893-1969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488月他被任命为中原大学校长,虽先后因病、因另有重任,未能到校视事,但一直和学校领导机构保持着联系,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影响力。

    他为中原大学两周年所写纪念文章中祝愿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加速地充实并提高”、“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正规大学”,具有指导意义。 

20181027日下午,我校第一任校长范文澜之孙范作均先生来馆参观。讲解员为范作均介绍中原大学创校的时代背景后,他对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表示钦佩。

参观结束后,吴瑾老师代表档案馆校史馆对范作均先生进行了口述史专访,期间他赞叹:“中南大流淌的是革命的血液,是一所优秀的高校。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越办越好!”


 

参观结束后,范作均先生留下了对学校的祝福:

潘梓年(1893—1972)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杰出的新闻斗士。19488月,他调任中原大学副校长,实际负责学校全面工作,1950年任校长。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长。中原大学创立后,全面负责学校的建设工作,领导中原大学走向正规化道路,为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20181027日下午,我校第二任校长潘梓年之子潘新伯和潘渝伯先生来馆参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两位老先生聆听了中原大学的创校背景、南迁武汉等学校概况。当他们看到展板上潘梓年的照片时,两位老先生思绪似乎也回到了从前的点点滴滴。

潘新伯和潘渝伯先生参观了校史馆后,深情回忆起父亲的过往,亦表达了对当代学子的祈愿:“前辈在做的开创的事情,后人一定要记住。这条路是他们走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事情。咱们要继续前进,不能忘了前辈的这些事。”

 

备注: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文澜网新闻《学校举办70周年校庆校史展》;部分图片来自学科办及档案馆馆藏。

(实习编辑:杨菁)